热点 15:让优秀传统文化“活下来”更传下去
【热点链接】
1.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队伍建设,有效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和《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2020 年,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评审认定工作。
3 作为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城市,威海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022 年以来,已举办传统文化公益培训 1106 场,45 个文化服务公益创投项目全部启动,千里山海自驾旅游公路等“文化+”新业态新模式更是“圈粉”无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这座精致城市大放异彩。
【政策理论】
1.背景
我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在几千年绵延不断的发展进程中遗存有丰富而独特的文化遗产,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需要我们细致地保护,但我们不难发现,当前虽然我国在保护优秀文化上持续输入巨大的精力,但还是有些传统文化面临着不断消失的风险。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其实制约了部分文化的发展,要想做到将文化遗产保存下来并不断发展,需要在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2.问题
(1)法治上的不健全。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保护传统文化方面的相关法律,但是整体布局上还是存在着不全面不具体的情况,很多优秀文化在实际保护过程中,仍然面临着无法可依的情况,遇到问题,还是会出现“好事人人都管,坏事人人管不了”的情况,长此下去,我国优秀文化必然会面临政策上的缺失、执行上的法律“真空”现象。
(2)保护方法不科学。众所周知,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文物的修补技术,但是我国长期缺乏专门从事文物修补方面的人才,在世界看来,修补的技术仍然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并且由于我们国家教育体系的科目设置,每年能够专门从事文物修补工作的专业人员极其短缺,甚至现实中出现了很多热爱文化遗产的学子在学习修补文化遗产技术之初就面临着被打压的情况。
(3)保护资金不充足。由于我们国家地大物博,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连绵不断,文化遗产的数量十分庞大,一旦开启保护,政府必然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修补数量之多,想要对每件文物做到面面俱到的关注,现实中很难达到这种情况。目前,各地都在推进文物保护工作,但其中一个难点就是,保护归保护,具体的资金来源难道全部由国家补贴承担吗?
(4)保护意识很淡薄。很多人都知道传统文化很重要,但是,喊口号的情况实在严重,真正去做的人非常之少,并且在实际情况中,很多人对于文化也存在着不了解的情况,由优秀文化带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也不足,因此,在真正的保护工作中,也就是喊一喊口号,并没有付诸真正的行动,因此,文化保护的现状才如此堪忧。
3.对策
优秀传统文化想在传承上提高速度和效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策:
(1)赋予时代内涵,创新表达方式。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就必须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对传统文化加以传承和发扬。一方面让传统文化在创新方式上改变,以一种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推广;另一方面,与时代接轨,借助报刊、网络、电视台等新媒体工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倡导全民阅读,传承传统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渐渐消失在人们视野中,因此,我们要从自身做起,养成阅读的习惯,更要阅读一些经典、传承经典,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创新,让经典流传于世。
(3)了解中国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贯穿古今,新时代,我们要充分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内涵,将其内化于心,自觉养成文化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同时,遥看历史长河,从先古身上看到传奇精神,对于这些历史文化,我们要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
(4)加大舆论引导,传承优秀基因。新媒体时代可以加快信息传播速度,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不移地传送给大众,让人民群众成为文化的享用者和文化的传承者。
【知识运用】
1.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过:“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此,请你谈谈看法。
(编辑:zhangyu17)